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
省优势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省优势学科 >> 正文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新能源汽车”江苏省优势学科)
发布时间:2017-11-1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电气工程学科充分依托和发挥多学科支撑和交叉发展的作用,与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机械工程、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交叉融合和发展,200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多年建设,2014年与机械工程学科联合申报的新能源汽车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2014年江苏省一级学科评估获得优秀。学科已形成了鲜明特色、相对稳定的五个研究方向:(1)磁悬浮无轴承传动系统理论及控制;(2)高效能电机设计理论及应用;(3)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4)高可靠电驱动理论与电力电子技术;(5)电工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成果丰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学科注重加强一级学科建设统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学科或学术方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电气工程学科未来10年的发展纲要,在5个新颖的前沿学科方向凝聚学术队伍,组建学术梯队和团队,探索“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吸引和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学术环境,提高团队承接大项目,出大成果的能力,实现电气工程学科可持续快速发展。

学科经过多年培养,基本形成了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比例高,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3人、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5人。主持和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0余项,年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合作),省部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EI等三大检索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转让成果多项,专著和教材18部;学科拥有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大学-大全集团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等学科平台。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多名年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成功进入国际名校或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和访问及香港科技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学科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近几年,5人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好评。

学科围绕高性能高可靠性电机、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器和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开展研究和应用,随着电力电子器件、DSP数字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的大力和快速发展,与中电电气集团、大全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一汽锡柴、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地水刀、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近几年来,在工程应用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与中电电气集团合作,在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智能矿用防爆移动负荷中心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支持下完成的重大成果,成果在矿用隔爆移动电站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常州电站辅机厂合作,在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重点项目“核电站用高可靠开关磁阻调速型阀门电动执行机构研制”的支持下,通过对核电站用高可靠开关磁阻调速型阀门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以其特有的性能,达到第三代核电机组电动装置的技术参数要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几代电气人的不懈努力,电气工程学科在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强化优势特色、强化团队建设、强化集成融合、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强化机制创新、强化建设责任等八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将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紧紧围绕“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发展主题,坚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自主创新、社会服务“四个优先”的办学理念,团结进取,勇创一流,为将学科建成研究特色更加鲜明,1-2个研究方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高水平学科平台而不懈努力!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大楼 
邮编:212013    
联系电话: 0511-88791245
Copyright © 2003-2021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版权所有